绵阳频道 > 绵阳资讯

江油出土1349支老枪 70年前红军用过?

2009-04-21 02:55作者/编辑:四川殡葬网来源:四川殡葬网阅读次数:1393

 

  据记载,1935年3月,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江油打响了著名的“围城打援”战役

  “原北城乡白石铺发现地下埋藏有大批老枪!”19日,记者接到报料后奔赴现场,采访这批老枪的发掘出土情况。从19日14时至昨日11时40分,经过紧急挖掘,共出土锈蚀严重的枪支1349支。

  神秘老枪 悬崖露端倪

  据了解,北城乡地跨涪江两岸,位于江油市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场镇老地名叫白石铺,坐落于涪江西岸,南距江油市区28公里,北距平武县响岩镇20公里。

  19 日14时40分许,记者赶到白石铺,在先前达到的武都派出所干警的带领下,走到场镇遗址濒临涪江的高20余米的“n”形“半岛”。据群众反映,这里以前是北城乡中小小学的操场边缘,外面还有一条简易公路。北城乡建制撤销后,承包采砂业主使用机械采砂,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如今三面环水的 “半岛”。

  发现枪支的具体位置有两处,都在“n”的顶部距地面1.5米的悬崖上。露出的重叠在一起的锈蚀金属形态有点像枪支,在悬崖下靠近江水面的砂石坎上,居然留有几支锈蚀严重的枪支。

  据发现者北城乡白石村村民赖平介绍,当天上午,他在崖下江边散步,忽然看见有一团黑色的东西暴露在崖壁截面上,走到近处观察才得知原来是二十余支锈蚀的枪管裸露在外面。可能是因为连日下雨,“半岛”悬崖发生坍塌,裸露出了埋藏在地下的枪支。于是,他垂下绳套套了几件上来,几经辨别,才基本确认为锈烂了的枪支。随后,他及时向武都镇政府和派出所报告。

  “这是珍贵的革命文物,从初步迹象观察,此处埋藏的不止裸露出来这一部分,有必要进行现场发掘!”随即,在江油市文管所副所长李晓的指挥下,到场的工作人员与雇请的民工一起展开发掘工作。

  连续发掘 出土锈枪1349支

  昨日11时40分,经过继续发掘,埋藏枪支全部出土,共1349支。

  “这实际上是一处窖藏,但存放数量如此巨大的枪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经过江油市文馆所工作人员的认真清理、清点和分类,该批枪支分为步枪、马枪、火药枪、机关枪4类,其中普通步枪数量最多。但因长期掩埋在泥土里,所有枪支已经锈迹斑斑,腐蚀十分严重。记者现场测量其中一支枪,残存的枪身长65厘米,枪管口径1.8厘米,扳机处最宽约10厘米。“你看这是枪管,这是扳机,木质枪托早已腐烂了,现在根本没有什么杀伤力了!”武都派出所指导员成丕云仔细查看这些锈迹斑斑的枪支,分析认为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埋藏的。

  枪支全部出土后,工作人员又对窑藏进行了准确测量:该窑藏长5.2米,宽 1.7米,窑底距地表1.7米,窑顶距地表0.3米。从挖掘现场看,该窑场品相保持状况良好,仅因取沙作业造成东壁和北壁部分跨蹋。挖掘人员发现,该批枪支分4层掩埋,每一层先用10公分硬土层夯实,再用40公分细沙层铺盖。估计掩埋队伍是为了避免细沙渗入枪支,便于取出后可以立即使用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红军埋藏?将收为馆藏

  这批锈迹斑斑的枪支,为什么埋藏于此?据文献资料记载,1935年3月,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江油打响了著名的“围城打援”战役。随后,他的部队曾在白石铺(解放后的北城乡政府所在地)住过一两个月。记者走访了原任北城乡党委副书记、现供职于武都镇政府的干部强国发。他说,原北城乡境内有位红四方面军留落女兵名叫李万,老人深居简出,活了90多岁,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谢世。根据这位老人留下的只言片语分析,“围城打援”胜利后,红军缴获了敌人大量武器。因北城乡地处龙门山脉南麓,为江油西北天然屏障,红军从此北上长征,沿途崇山峻岭,异常艰险,为了减轻行军辎重,大部队只好忍痛割爱将大批枪支埋藏。谁知部队一去不复返,直至今日才大白于天下。

  在发掘窖藏枪支的同时,江油市文管所派人走访调查,获悉距该窑藏40米处原禹王宫墙上刻有石刻标语,窑藏东300米扁担梁山梁上有红军战壕。由此初步推断,此窑藏所出土枪支属中国工农红军时期使用武器,或是由当时的汉阳兵工厂制造。如此大规模出土枪支的窑藏在全川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这些文物,对研究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江油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江油市文管所负责人表示,该批枪支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收为馆藏,并及时对其进行防潮、防湿、烘干和除锈处理,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枪支本来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