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频道 > 成都习俗

老成都中秋节民俗

2009-03-16 02:07作者/编辑:四川殡葬网来源:四川殡葬网阅读次数:2320

   成都娃儿最好吃,夏天一过,就早早盼望中秋节的到来,每天掰着指母儿数日子,盼星星盼月亮等那“吃月饼”的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俗称“八月半”又称“团圆节”。成都百姓家中的一家之主 - 母亲,就会为了中秋节的到来早早地进行准备。娃儿们望着母亲围在她的周围等待节日的那一天。每家每户在节前都要做好准备,通常母亲会抽空带着自己的儿女到春熙路、提督街、总府街的“新上海、耀华、协盛隆”等食品店,选购各种心子的月饼、麻饼、高登子。月饼馅心有:冰桔、枣泥、豆沙、金钩、火腿、香肠、葱油、椒盐等二十几种。那时的糖果糕点铺都是前店后厂,做月饼都是现卖现做,顾客人山人海,月饼卖得很欢。  
越临近“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就弥漫在大街小巷、什家院坝和每一间瓦片房。有些已买了月饼的家庭,胆子大的小娃会偷偷地回家剥开“月饼麻饼高登子”的纸包,轻轻地揭下一些酥皮,早早“偷”出来给兄弟朋友们分享,那时节“偷吃”比真正的中秋节吃月饼更有味道。  
  成都的习俗,中秋节家家户户还必须宰杀秋仔鸭。东门外的九眼桥、万福桥外的嘉兴市场、南门武侯祠边的牛羊屠宰场、外北城隍庙的禽蛋市场都有大批待卖的秋仔鸭。这些仔鸭年龄只有两三个月,都是端阳节前后由成都周围大邑、新津、双流等县各乡场上无数个孵房中刚孵出来的小鸭儿。孵出的小鸭儿一下地,就被四县八乡的赶鸭人买下,两三百只、三五百只一齐赶下秧田,就这样一块秧田一块秧田地从新津、双流赶向成都。经过两三个月后,原来的黄毛鸭儿已变成三两斤重的半大鸭,这些鸭子成都人称为:秋仔鸭。用它卤制的成都名菜“卤鸭子”,鲜美肥嫩,肥而不腻,味美可口,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资格的生态鸭。那时,总府街口的耗子洞张鸭子、华兴街的盘餐寺、蒋鸭子就专买这种“卤鸭子”。“烧卤鸭”是成都人家中秋节餐桌上必备的食品。  
  每家每户同时还要买些藕、梨、地瓜、甘蔗等蔬果,这是小娃们最喜欢的果品。还要专门买些新都出产的“桂花酒”、“桂花糕”、“姜糖”,以便祭了“月亮”后,大人小孩一起食用。中秋节吃月饼,晚上各家都要“敬月光”。  
  学龄前的娃儿最喜爱中秋节牵“兔灯”,家里大人一定会给以满足。那时这些地方是卖“兔灯”的好去处:春熙路后面的科甲巷、八宝街上的灯笼街、宽窄巷连着的长顺街上,都有着好几家专卖玩具的“耍玩艺店”。中秋节前竹蔑纸糊的兔灯,玩具店中早已挂满,只等小朋友前去调选。 
在街巷、院坝中的学生娃都有自制的小桔灯,节前就已点着满街跑。稍大些的娃儿自制纸糊的“孔明灯”早已整装待发。中秋节的晚上“孔明灯”点燃后将随风飘在天上。  
  中秋节游新都桂湖,这是成年男人相约要去的地方。平时为了奔生活,朋友三四难得邀约在一起,中秋节回家过节,找个话题“游桂湖”聚在一起。  
成都中秋节讲究:家里的所有成员在外工作在外读书的都要回家团聚,姊妹兄弟都要安排回来,这是一年中仅次于过年的重要“时节”。  
  中秋节这天,母亲最忙,早早就杀鸡炖膀,准备菜肴。到了傍晚,一家大小围坐在团圆桌上,品赏着“家常菜”,摆着自家的“龙门阵”。酒足饭后随便闲话。到了晚上,母亲拿出香炉,点燃线香祭拜“月亮”,感谢圆圆的月亮,给我们一家团聚的时光。随后分吃“团圆月饼”,大家一轰而上把分得的月饼吃光。母亲会低声念叨到:月饼月饼吃光光,团圆月亮大又亮。母亲的祈求:让月亮给我们全家带来幸福健康。  
  记得外婆在世时,每到中秋时节就会给我们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她要求我们不能用手指向“月亮”,说啥子:指了月亮就要烂耳朵---。真的,有一次我得到了报应。  
今天,这些习俗已不复存在,但我还是怀念过去“中秋节”的美好时光。  
中秋节之际,下面我用收到的一条短信来祝福大家:中秋节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