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频道 > 成都习俗

成都的民间记忆 端午节后耍水龙

2009-05-31 01:57作者/编辑:四川殡葬网来源:四川殡葬网阅读次数:1955

      成都民谚:“吃了端阳粽,才把棉衣送。”道出蓉城过了端阳节便进入五黄六月,气候有暑无寒的特点。解放前全成都市没有一台洒水车。盛夏酷暑,街面灼入,烫得赤脚行走的小贩和黄包车夫苦不堪言。好心的居民便担来井水或河水,用瓜瓢舀起泼街,以冷水降低街面的温度,又抑止了灰尘飞扬,算是替大众做了件好事,是为“积德”。以冷水泼街成了老成都人盛夏自发的“义务劳动”,并由此衍生出一项独具特色的盛夏娱乐活乐活动——耍水龙。  

  作为龙的传人,老成都人即使热得大汗淋漓也不乏巧思,别出心裁地用柏树权与竹篾条扎出“老祖宗”的形象,擎到大街上舞动,谓之“耍水龙”。耍水龙之前,活动的组织者(多是袍哥帮会负责组织实施)先让打更匠沿街鸣锣公告:“当当当!各位街坊请注意,一会儿水龙要经过此地,赶快把清凉水准备!”打更匠喊得有板有眼,小孩子乐得惊呼呐喊。沿街的店铺和住户闻讯后,也纷纷自觉地抬出洗澡盆或大水桶,放在各自门前的街沿边,担来井水或河水,将各自的容器盛满备用。水龙来时,敲锣打鼓,场面热烈。只见一条苍翠可爱的树枝龙摇头摆尾,生气勃勃,由远而近,在街上漫游。 

  舞龙者全是清一色的青壮年。他们光着上身,只穿裤衩和草鞋。个个膀大腰圆,充满青春活力。水龙所到之处,任何人都可以舀起街边容器里的清水去泼洒舞龙者。舞龙者被泼成落汤鸡,满街的居民笑嘻嘻。一些好事的小伙子和“半截子幺爸”(男少年的诨名)特别兴奋,不断舀起水追逐舞龙者泼打其背。舞龙者则以能承受不断飞来的水击为英雄。 

  当时耍水龙不单是湿润街面达到降温的目的,更有“祈雨”的含义。因而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例如水必清洁。凡用过的淘米水、洗澡水、清衣服的皆不能充作泼龙之用,否则是对“天老爷”的不敬,“要遭雷打!”此外,对舞龙者只许泼打肩头、后背及臀部,严禁泼打头部及前胸,更不许迎面一瓢冷水泼去伤害舞龙者,违者要受到组织者的严厉惩罚。 

  水龙过程中最精彩的要数水龙队伍中的一批“泼水手”,他们与耍水龙者都是同一帮派的“兄弟伙”。组织者为怕居民不热心参与泼水,水龙耍成旱龙,便特地为每条水龙配备有几名泼水手。这些人很有泼水经验。他们每人手执一个大号瓜瓢,动作麻利地沿途舀起水来,一边追逐向前漫游的水龙,一边用一只手在瓜瓢里快速搅动,使水搅出漩涡,然后对准舞龙者的后背,“叭”地一声泼打出去,顷刻便见舞龙者后背现出一团红晕,不亚于狠狠挨了一拳。舞龙尾巴最倒霉,因他走在最后,被追上挨泼打的机会最多。虽然耍龙尾巴的多是挑选钢筋铁骨的大汉,但倘遇泼水手恶作剧使黑心,往往会被泼打得满背青紫,严重的甚至卧床不起。 

  民众都以自家辛苦准备的清水能被舀去泼龙而高兴。如果自家准备的水点滴未动,便会产生“劳而无功”甚至“晦气”的遗憾。那未动过的水,往往被倾洒街面,以除“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