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沂水县西朱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文玲提出——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推进殡葬改革

2018-03-13 09:33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殡葬周刊阅读次数:366

 01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沂水县西朱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文玲

 

02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主编包颖采访报道3月2日,在济南开赴北京的高铁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沂水县沂城街道西朱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文玲一直注视着窗外,间或有坟头闯入视野,焦黑的焚烧纸钱祭奠的痕迹很是突兀。沿途,一处环境优美的公墓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比那些坟头和那处公墓,刘文玲很有感触。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刘文玲跟其他代表交流最多的就是沂水县从殡到葬所有环节基本服务全免费的殡葬改革经验,以及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推动农村社区振兴发展。

       她所领导的西朱家庄社区就是一个农村社区,地处城区近郊,有1230人,均为农村户口。虽说社区居民的身份是农民,但已基本无田耕种。2008年,西朱家庄村集体投资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现在每年可收入450万元。

       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西朱家庄社区居民由此享有了较为优厚的福利。2017年村集体拿出209万元,为居民发放各种福利补贴。譬如,每人每年可领取30公斤米、60公斤面、10公斤花生油,过年可领取500元过节费;满55岁的,每月有60元生活补贴;新农合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村集体承担;对经过各种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承担医疗费用超过5万元的,实施大病救助,等等。刘文玲说:“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要让群众共享。”

       甚至,连居民参与殡葬改革,都受到村集体经济的鼓励推动,刘文玲称之为“经济杠杆”。

       20年前,36岁的刘文玲被任命为西朱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玲寻思:“我一个妇女当村支部书记,谁服气啊?这个事太难了!但开弓没有回头箭,那就干吧!”

       上任才20多天,刘文玲就抓住沂水县搞城市道路建设的机遇,争取县里支持,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从炎炎夏日一直干到冬雪飘飘,他们用3个月时间为村里修了4条路,硬化路面近1万平方米,西朱家庄成为沂水县当时硬化路面最多的村。村民们出门方便了,觉得确确实实得了实惠。

       西朱家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大家修完了路,又张罗修桥、修渠道等公共设施。“都是跟老百姓利益相关的事,我们陆陆续续改善了,慢慢地群众就认可你了,工作也理顺了。我觉得农村工作,只要是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能担当起来,党委政府是支持你的,群众也会理解你、支持你。”刘文玲说。

       2008年,沂水县在西朱家庄社区北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需要占用村里的地,还涉及房屋拆迁和坟墓搬迁。这一年,村集体还投资建设了农贸市场。

       件件事都让人挠头。刘文玲回想:“2008年就像浴火重生,差一点就挺不过来。”

       400多户人家,家家要迁坟,共计500多个坟头。县里正月初六开会,研究决定迁坟工作必须在清明前完成,以保障工业园区项目进度。“因为清明要祭拜先人,在这之前适合迁坟,过了这个点再想迁就难了。”刘文玲说。

       西朱家庄社区已经没有地安置迁出的坟了。村里只得拿上钱,到离城区较远的村租了块近30亩的地,作为公墓使用。其间也有插曲,对方村里听说是用作墓地,很不情愿,经多方协调才办成。

       紧接着,西朱家庄村“两委”班子带头迁坟,全村的迁坟工作如期完成。“迁坟的工作很难,可一旦党员干部带了头,群众都很支持。我们班子很团结,党委政府的每一项工作要抓落实,我们都一个声音、一个步调,同频共振,也就没有办不了的事。其间也遇到了很多麻烦和问题,但都一个一个克服了。现在想起来,时过境迁,还挺乐观的。那时候,为了迁坟工作,真是愁得哭。”刘文玲说。

       那时,迁到村里新公墓的,依然保留了坟头。2016年底,刘文玲到公墓里去看,地又快没了。“农村有个习惯,60岁以上身体不太好的,都提前修坟。地越少,他们修得越多,想先占上。我们商议着再去弄一块墓地,但这个事情很难办了。”

       2017年5月,沂水县委、县政府开始推行逝者骨灰全部免费葬到公益性公墓的殡葬改革。沂水县新建的公益性公墓,每亩可安葬400位逝者,均采用卧碑,配有绿植,园林化的风格。

       对此,西朱家庄社区不光是“两委”班子主动接受,群众也愿意接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社区从2013年就开始推行殡葬移风易俗,为改革做好准备了。”刘文玲分析道。

       2013年的一天中午,刘文玲路遇保洁员,听她说:“现在的人多浪费呀,孝布没人要,直接团成一大团,扔在垃圾桶里。”刘文玲就琢磨:以前,孝布可以做被里,给男的做褂子。现在生活好了,没人用这个做了。刘文玲就跟“两委”班子商量,能不能改革一下,定个规矩:取消纸扎,取消披麻戴孝,集体买白花黑纱,由“两委”班子送到办白事的家庭并鞠躬送别,白事当天办完。村规民约就此立下了。

       凡是遵照这个规定的,村集体补助3600元。其中,3000元可以解决火化费、骨灰盒费、接运遗体费,修坟、买个小棺材也够了;600元是给来帮忙的人的误工费。另外,劝导乡亲们别送纸、送香了,送一刀纸的钱,三五块钱就行了。“以前,送的纸两三年都烧不完。按照风俗,春节、清明、六月六、七月十五,加上五七坟、百日坟、忌日坟,还有正月十五送灯,都要祭拜,公墓基本上一年到头不断人,消防压力很大。”

       有了移风易俗的基础,2017年5月全县推行新去世的一律免费进公益性公墓安葬的政策后,西朱家庄社区实施得很顺利,截至2月底7名逝者骨灰全部落葬在公益性公墓。已经提前修好坟、打好棺材的,西朱家庄村集体拿出钱来补助——打好棺木的补助1000元,砌好坟的补助1000元,把葬在旧公墓的逝者骨灰合葬进公益性公墓的补助1000元。这么一来,百姓的身后事,不仅沂水县政府全免费,村集体经济还有补助,一场白事办下来,儿女不用借一分钱的债,还能分到钱。“这个账,群众会算,自然支持殡葬改革。”刘文玲说。

       在刘文玲看来,殡葬改革要统筹考虑进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特别提出要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是其中重要内容。乡风不文明,乡村也不算真正的振兴。沂水县开展的殡葬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

       刘文玲分析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不实施殡葬改革,土地延包的老百姓有可能去世后就葬到承包的地里了。地里有坟头,这块地动不了了。这是不适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因为,农民要想富裕,就必须从一家一户经营土地的模式中走出来,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进行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的开发利用。”

       殡葬改革和乡风文明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刘文玲说:“正是因为我们社区的群众觉悟高、风气正,容易接受新事物,才带动了殡葬改革的顺利实施。”

       西朱家庄社区从2004年开始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评好婆婆、好媳妇、五好文明家庭、美在农家明星户、十大孝星等等,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文明风气。“譬如今年,我们社区寻找金婚家庭。金婚家庭一般是四世同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样的家庭一般都很和睦。我们给这个大家庭拍全家福,然后敲锣打鼓送去‘幸福之家’的牌子,在全村营造一种氛围。”

       “村风比较正,乡亲之间的情感也会加深。总理在报告里还提出向善向上,我们对一些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也及时表彰,以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这些活动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觉得,乡村振兴首先是发展经济,经济富裕了后,老百姓和和美美的,邻里亲如一家,乡风文明和谐。如此,殡葬改革自然就推动了。我十分期待,有关部门做好制度设计,把沂水县探索的全免费的殡葬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突破殡葬改革瓶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资料链接

       沂水县基本殡葬服务全免费

       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沂水县实施了以“殡葬全免费”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全部免除,由县财政承担,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

       为了落实这项改革,沂水县一次性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110处,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共建设墓穴10万个,实现了全县居民安葬需求全覆盖。2017年5月10日至今,全县火化遗体7400多具,全部享受了免费政策,直接免收火化相关费用960多万元;新去世人员到公益性公墓安葬的达6900余人。

       “殡葬全免费”是一项普惠性民生工程,沂水县着眼长远,算好了这笔民生账。沂水县每年约有7500-8000人去世,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后,县财政每年需投入2000万元左右,即可为群众节省殡葬费用约2亿元。过去一亩地最多建20处散葬坟头,全县每年需要300-400亩地,而节地型的公益性公墓一亩地可安葬400具骨灰,一年仅需20-30亩地,节省了90%的土地。一个大棺材大约用1-1.5立方米木材,骨灰进公益性公墓安葬后,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