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斯琴高娃为春城百姓读诗,是谁办了一台星光熠熠的清明诗会| 清明特别报道

2019-04-06 02:18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中国社会报 殡葬周刊阅读次数:410

1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采访报道 赴吉林长春华夏陵园采访清明文化周活动前,得知他们邀请到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声音表演艺术家乔榛、《西游记》女儿国国王扮演者朱琳、《诗意中国》导演张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芳菲等在清明诗会上读诗,记者很是欣喜、期待。尤其是斯琴高娃,她主演的《大宅门》《康熙王朝》是记者曾经追过的剧,又记得当年大学时曾把她演的电影《骆驼祥子》与原著对照着看。

       10多年来,长春华夏陵园清明文化活动一直在嬗变升级。早在2005年,长春华夏陵园就创办了“清明文化节”;2013年,创办并承办“长春市清明文化节”;2018年,“长春市清明文化节”被省民政厅、市民政局认定为“吉林省清明文化周”,成为全国知晓的吉林省清明文化品牌。

       10多年来,从鲜花祭扫到时空信箱,从寄语风筝到城市流动祭祀车,华夏陵园一直恪守“做城市文明践行者”的理念,不仅让低碳文明祭祀深入民心,更在今年推出了“吉韵清明·礼敬生命”主题诗会(简称清明诗会),融合多方力量,共同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清明文化周活动,让清明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悄然间走近百姓。

        本届清明诗会由吉林省民政厅、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民政局主办,长春华夏陵园承办,吉林省吉商商会、吉林省殡葬协会、长春市莲花山管委会、长春市女企业家协会等联办。


在清明诗会现场感受生命

之美好,礼敬生命之神圣

       4月2日下午,清明诗会在吉林电视台演播厅举办。

       穿过白墙灰瓦江南民居样式的布景,走过绿毯铺就的廊道,两旁是数块天然质朴的石头、一段枯木、几株绿植布置而成的景观,即可到达演播厅。这颇具匠心、很是雅致的景观,吸引了很多入场的人停下来拍照留影。

        15时,清明诗会开幕。诗会分为“古韵清明”“春满人间”“大爱华夏”三个篇章,精选清明古诗词和礼敬生命的现代诗歌诵读,配乐以古代祭祀音乐为主,并融合了古筝、琵琶、大提琴等多种演奏形式,丰富而厚重。

        斯琴高娃、乔榛、朱琳、《诗意中国》导演张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芳菲及有关专业人士和诗歌爱好者相继登台,或诵读或吟唱,表达对生命、对岁月、对文化的礼敬之意。吉林省民政厅、长春市民政局、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省殡葬协会会长有关负责人,与社会团体及市民代表一起,以聆听诗歌的方式亲近、理解、传承清明文化,礼敬生命。

        在“古韵清明”篇章,从“昔我先祖,行高德隆,开天辟地,瘁心劳形”到“美哉,中华清明,壮哉,华夏之盛”,从“清明时节雨纷纷”到“遥听弦管暗看花”,从“万紫千红总是春”到“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诗词打通了古代与现代的时空阻隔,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一幅柳绿桃红、莺歌燕舞的清明春景图,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探春赏花的平静与祥和、祭祀祖先的孝行和美德,均蕴含其中。

       在“春满人间”篇章,“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朱琳老师温婉深厚的声音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让人们沉浸在关于春、童年、故乡的随想里,暖暖的春意裹着淡淡的伤感。“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春天萌发的美好情愫,定格在合诵团的郎朗诵读声中。吉林彤城爱乐青少年管弦乐团带来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表演,小小少年胸中涌动着对祖国母亲至高无上的爱与礼敬。

        在“大爱华夏”篇章,年满七十的斯琴高娃老师静静地坐在舞台上,她那穿透岁月的声音积攒着无穷的生命力量,以长者的智慧启迪着人们的心灵——充实地活过是对衰老最有力的回答。她说:“死亡也许不是穿黑袍的骷髅,它应该和诞生一样神圣。”她带给我们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假如有一天,我被后人挤出这人间世界,那么高山是我的坟茔,河流是我的笑声,在人类高尚者的丰碑上,一定会见我的名字。”如果老了,该怎么度过岁月时光?“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我都将以幸福的方式,细细编结。”这是张宏和非也用诵读作出的回答。为了致敬“14岁脑死亡男孩捐赠器官救助6个人”的事迹,市民代表带来了原创诗歌《生》,表达了对器官捐赠者深深的敬意:“你们的生命,将在精神的传承中永不泯灭。”

        最后,《诗意中国》导演张宏老师、长春华夏陵园董事长孟祥光、社会团体及市民代表一起诵读《岁月·梦想》,他们唱响“热爱永在,梦想无疆”的诗句,刻画出无论生命有着怎样的经历,都真诚地爱着、努力地追求着、无所畏惧地奋斗着,这样一幅最美的生命画卷。

       《诗意中国》导演张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也为吉林举办如此盛大的清明诗会而骄傲,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充满文化韵味的城市。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我希望通过诗歌重树信仰,重塑生命,去传递一份生活、生命的正能量。希望未来我们能融汇更多力量,以诗的形式传承文化、礼敬生命。”

        在演播室里,400余位观众现场观看聆听了诗会,而在网上直播空间,诗会一开场,观看者就超过了10万人。


斯琴高娃谈生命与死亡、清明与传承:没有避讳一说吧,我们很注重清明


         记者报道殡葬领域4年来,较少遇到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公开参与这个行业举办的活动,导致记者几乎就要形成一个刻板印象。而今年清明以来,这个现象似乎要被打破了,记者接连在两场陵园承办的活动中遇到孔祥东、斯琴高娃、乔榛等知名艺术家。在诗会结束后,记者抓住短短的几分钟,就生命与死亡、清明与传承等话题采访了斯琴高娃。

        记者:今年清明,音乐届的孔祥东老师走进了安吉龙山源弹钢琴,您作为演艺界人士也愿意参加华夏陵园举办的清明诗会。这个行业好像迎来了好气象,您怎么就毫不避讳地愿意到陵园来看一看?

斯琴高娃:没有避讳一说吧。人生都会到那一步,每个家庭里都有父母亲人,亲朋好友间也会探讨这个问题,其实一点排斥都没有,而且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安排。

        记者:您演过那么多角色,体验过那么多人的人生,人生的厚度超过寻常人。关于生命和死亡,您怎么看?

        斯琴高娃:有生就有死,这是一脉相承的自然现象。有的人生短暂,有的人生漫长。在戏里面,我已经死过很多次了,过了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人生,有长有短。看剧本是怎么写的,对人物是怎么剖析的,把它读懂读透,我们才能再现他的人生。

        记者:在你演过的角色里面,哪个生命最精彩?

        斯琴高娃:也不能说哪个最精彩,其实各有各的精彩。有的非常短暂但也精彩,有的非常漫长,在精彩的同时又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沧桑,其间有很多的曲折和不容易。

        记者:有没有一种可能,将来把更多的文艺界人士带进来了解这个行业?

        斯琴高娃:这个不敢,责任有点重大。过早地给他们提示这个问题,好像有点不适宜,人走到哪一步,就说哪一步嘛。每个家庭、每个人,他自己可能有所编排了、布置了。比如我自己,跟我的丈夫已经有过这方面的商讨了。

        记者:也就是您已经开始思考、关心这方面的问题了?

        斯琴高娃:肯定关心,事关重要啊,每个人都要走这一步,谁也逃不掉的。

        记者:您有没有每年清明去扫墓的经历。

        斯琴高娃:会啊,清明本身就是祭祀怀念的季节,要敬天地,敬先人,敬故去的家人,敬生灵,我们很注重这些。清明还是一个节气,是每个人要当心身体的时候,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在万物复苏的时候,人要补养自己,不要大意。

        旁人:姐姐,没想到您对这个问题这么了解,问我,我都不知道怎么说。

        斯琴高娃: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啊,我自己也到了这把年纪,一定会想的嘛。尤其是每年到清明,会非常自觉的、有心的、由衷的、真诚的,纪念先人。

        记者:您家里有家风、家训吗?

        斯琴高娃:这个不敢当。我们家是普通家庭,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这也不叫家训吧。

        记者: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

        斯琴高娃:言传身教很重要。


孟祥光说:我们是社会的生命文化人


        数日前,在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长春华夏陵园董事长孟祥光展示了自己28岁时略显青涩的照片,对比现在的自信、美丽与内在的力量感,记者感到,是她不停歇的、日益丰富的生命进程塑造了她现今的模样。

        4年前,记者第一次到华夏陵园,惊诧于粗粝的北方也有这样一座植被丰茂、格局大气、细节精致、服务暖心的陵园。后来,在这座陵园看到了天赐湖从无到有,玫瑰园从蓝图到开工建设,便民服务应群众需求一点一点积累到100多项,清明文化活动从业内走向社会,如今还办成了明星荟萃、百姓喜闻乐见的首届清明诗会。

        这场诗会,是一场“非典型”的陵园活动,更像是一场社会文化活动。

        就陵园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孟祥光。

        孟祥光表示,为什么今年要面向公众办清明诗会,以前,我们的活动主要是围绕殡葬服务开展的,想表达的文化是专属于行业的,距离老百姓有点远,你想表达的东西他感受不到,也就吸引不了公众,这就导致行业脱离开、孤立于社会。办清明诗会,清明文化跟大家都有关系,这就可以办成一场社会文化活动,而不只是行业在说殡葬,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强大的,可以形成全民互动。华夏陵园在承办这场活动的时候,没有唱独角戏,而是吸引了很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行业孤零零奋战,太孤独,要大家都来参与、分享。当我们无私地去做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单位、团体、个人找到我们、参与进来。

        她谈道,我们要跳出行业一点点,走向社会,当社会了解你了,认可你了,行业就不再那么神秘了,大家也就不用固化的印象来框定你了。所以,我们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我们是殡葬业的,我们还是社会的,是社会的生命文化人。

 

2




 

第一篇章“古韵清明”

3

 

4

 

5

6

7

第二篇章“春满人间”

8

9

1

 

2

3

4

 

第三篇章“大爱华夏”

5

6

7

8

9

10

11

12 

 

华夏清明园内情景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