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清明时节悼余旭

2017-04-03 10:02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成都商报阅读次数:508

 

1     

昨日,悼念者在余旭墓碑前小心翼翼地摆放飞机模型 摄影记者 陶轲

      人民日报头版昨刊文纪念余旭:走进英雄的心

       “我这个女儿,是要嫁给飞机了”“你对我说,要会用智能手机,做个时尚妈妈”……清明前夕,女飞行员余旭的母亲撰写的纪念文章《几曾萧雨入梦来》,让不少读者的眼角噙满泪水。

      英烈是时代的楷模,但对每个家庭来说,却又是再普通不过的子女、妻子、丈夫。英雄舍生忘死,并非生命在他们心里缺少分量;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是最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一群人。透过他们寻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我们与英雄建立起生命的连接,更切近地感受英雄的情怀。他们的牺牲,也因此而更为可贵、更令人肃然起敬。

      清明节至,祭奠英烈,我们以神圣的仪式表达崇尚和敬仰,也从英雄的日常里涵养一份直达心底的共情。

      余旭

      1986年生于四川崇州

      首位驾歼-10飞机飞上蓝天的空军女飞行员

      2016年11月12日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11月15日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余旭墓碑周围 摆满鲜花和纪念卡

      在崇州市烈士陵园,余旭的墓碑位于第六排。

      昨日,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悼念,墓碑周围摆满了鲜花,几乎每束鲜花里,都留有手写纪念卡。

        “我孙子去年考上了飞行员,很敬佩余旭,今年清明节特地来看她。”一位肖姓大爷带着孙子来扫墓,两人默默静立了许久。

       “旭,这是你离开的第一个清明节,很想念你……”这段留言来自“飞鱼思辰”。“飞鱼”是余旭粉丝的称号。

      墓碑前,还有4架飞机模型,其中两架歼-10的底座和翅膀断了,很快,三位自称是“飞鱼团队”的年轻人修好了模型。

       “我们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互不认识,都是被余旭精神感动,想要更多人了解余旭,记住她的精神。”“飞鱼团队”一位林女士告诉记者。

      沿着西江河一路走,穿过一片油菜田,很快就可以走到崇州市烈士陵园。对余旭的妈妈来说,这条路大概走过太多遍,才能在追忆女儿的文章中写道,“你走的时候是冬天,现在油菜花都结籽了。”

      去年11月12日,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这是她魂归故里的第一个清明节。余旭妈妈的这篇文章是几天前在《解放军报》刊发的,在文中,余妈妈讲述余旭离开半年后的生活——婉拒想来探望的客人,每周都去陵园看女儿,翻看余旭粉丝建立的公众号……“没有你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得特别长……旭儿,你从小就匪,这次真的跑得太远了呀。”

      昨日记者联系了余旭妈妈,她很快接了电话,表示身在云南,并婉拒了记者的拜访。

      妈妈

       “我就晓得,我这个女儿,是要嫁给飞机了”

       “你晓不晓得每次看你飞行,我和你爸爸的心都是悬着的,什么激动啊、骄傲啊,都是你平安落地后才会有的感觉。”在长文里,余妈妈回忆了女儿的志向,以及与女儿相处的点滴,“那年劝说你停飞,你哭着说不愿意,我就晓得,我这个女儿,是要嫁给飞机了。”

      在余旭离开的半年里,余妈妈婉拒了很多人的看望,“很多人想来看望我们,都被我们婉拒了。你还那么年轻却走了,我实在没法平静地去谈论你。”

      余旭妈妈的微信昵称叫“秋月”,封面图是一张桃花与油菜花灿烂映衬的风景照。余妈妈在长文中表示,用微信是女儿教的,“你的每次刷新,我和你爸爸都要认真看好久,揣测你在哪里,你的心情好不好。”

      对于余旭的粉丝“飞鱼”,余妈妈觉得欣慰,“每天晚上,我都会翻翻粉丝们给你建的公众号,这已经慢慢成了我新的盼头。你没有孩子,可是你的生命好像传到这些年轻娃儿身上了,你还好好地活着。”

      陵园

      每天都有人来看余旭,从珠海、从内蒙古来……

      昨日,前来祭奠余旭的人络绎不绝,陵园管理员王建军对此并不意外。余旭是陵园第122位烈士,她长眠于此之后,陵园的访客一下子多了很多,“墓碑前的鲜花从来没有断过,现在你们看到122位烈士墓前都有五星红旗,就是余旭的悼念者送的。”

      “每天都有人来,有些人从珠海、从内蒙古来。”远道而来的人们,会将箱子寄存在管理所,祭奠完后,又拖着箱子离开,管理员们常常被来访者打动,“有些人静静站一会儿,也会忍不住抹眼泪。”

      对王建军来说,最特殊的来访者,是余旭的父母,“每周都要来,有时候一周几次,有时候一周一次。一般都不会在日常时段,而是早上八九点或者下午五六点。”有时候,王建军已经准备下班了,才看到余旭父母走进来。

      在王建军的办公室,有一个抽屉里装满了来访者留下的物品,有人留下了手绘余旭照片,有人留下书法作品,希望送给余旭父母,“虽然写得好,但不忍心让他们看到。”

      母校

      余旭妈妈送来歼-10模型,又不舍地要了回去

      这半年,余旭高中时候班主任兰碧群曾几次见过余妈妈,但两人并未谈起过余旭,“他们不主动提起,我们也不会提起。”两人最近两次见面,是崇庆中学筹建余旭展馆。

      昨日记者探访时,余旭展馆已布置完毕,墙上是个人生平介绍,两个玻璃柜里则陈列着余旭的生前用品,以及人们送来的纪念文章和诗歌。

      洋娃娃、小玩具、CD、海螺、长颈鹿玩偶、飞行员制服、帽子……玻璃柜里,是余旭从女孩到少女,最终成为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的人生历程。“这些东西,是我到余旭妈妈家里找的。”兰老师告诉记者,展馆里原本还陈列着一架歼-10模型和余旭的奖章,最终,这两件物品又被余旭妈妈不舍地要了回去,“她说只有一架,想留下来。”

      除了纪念馆,崇庆中学与珠海市青年摄像协会正在筹备一个余旭奖学金,在兰老师与协会协商的微信上,记者看到了初步方案,“奖学金资金刚开始可以以20万起步,以后逐步增加,每年考上飞行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奖励。”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