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钱其琛同志逝世

2017-05-11 09:13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人民日报阅读次数:681

1 

钱其琛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同志,因病于2017年5月9日22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重读外交十记

2

 

 

      担任外长后

      访问了一百多个国家

      钱其琛是上海嘉定人。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学运,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区学委书记。1945年~1949年在上海《大公报》任职员。

      1949年~1953年任上海徐汇、长宁、杨浦区党委委员、共青团区委书记。1953年~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赴苏联中央团校学习。

      1955年后历任驻苏联使馆二等秘书、高等教育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驻苏联使馆参赞等职。

      后来成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担任外长后访问了一百多个国家。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他观点开明,建议外交官在回答提问时尽量少说‘无可奉告’,因为这句话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他说,“退下来只想有时间,看些以前想看而没时间看的书,做些以前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

      开创历史

      他是外交部首位新闻发言人

      三句表态谨慎而含蓄,但内含中国对苏关系可能发生重大转折的信息

      “那时,外交部还没有正式的新闻发布会制度。我仍在新闻司司长的任上,正在考虑设立新闻发言人,此事便成了立刻建立发言人制度的契机”

      ——《外交十记》

      2013年12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暨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现场,一张黑白老照片把人们记忆带回到31年前——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身着中山装,周围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中外记者。他拿着讲稿,表情庄重,(上图)李肇星在一旁担任翻译。

      这是外交部首场发布会,从此开启了30年发言人制度不断前行的进程。

      没有座位、没有提问、只有三句话,李肇星对外交部首场发布会记忆犹新。

      “那时,外交部还没有正式的新闻发布会制度。我仍在新闻司司长的任上,正在考虑设立新闻发言人,此事便成了立刻建立发言人制度的契机。”钱其琛在《外交十记》里回忆。

      1982年3月,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表示了改善中苏关系的意愿。邓小平指示外交部立即做出反应。

      这便出现篇首照片上的一幕——

      外交部东四旧址主楼门厅前,钱其琛面对七八十位中外记者说:“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三句表态谨慎而含蓄,但内含中国对苏关系可能发生重大转折的信息,让世界舆论为之震惊。声明念完,没有提问,发布会结束,“中国的新闻发言人”首次进入媒体视野。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钱其琛退休前每年都要到学校讲演,“他观点开明,建议外交官在回答提问时尽量少说‘无可奉告’,因为这句话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开了先河

      退休后“无官开新卷”十记外交

      回忆录出版,打破了中国政要退休后几乎无人写回忆录的“惯例”

      “退下来只想有时间,看些以前想看而没时间看的书,做些以前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今春,兴之所至,曾作五言诗述怀,其中有这样两句:‘有情叙往事,无官开新卷’”

      ——《外交十记》

      “他(钱其琛)确实是开了先河。”中国前驻古巴和智利的大使王成家说。他认为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退休后第一次出版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回忆录。王成家时任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

      在《外交十记》出版一个月后,另一位在2003年3月份刚刚退休的国家领导人李岚清的回忆录也摆上了各地书店的书架。短短的时间内,两位退休国家领导人的回忆录相继出版,打破了中国政要退休后几乎无人写回忆录的“惯例”。

      从1988年出任中国外长,到2003年在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退休,钱其琛执掌中国外交前后达15年,这15年也是中国外交史上最错综复杂、变化频繁的时期。

      从2003年3月份开始,钱其琛着手写书,用5个月的时间写完了20多万字的书稿,分别回顾了对苏关系正常化、对柬埔寨问题的解决、海湾战争前夕的斡旋、跟印尼复交、同韩国建交、1989年后中美关系的博弈、苏联解体、同非洲的外交关系、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与港澳回归共十个主题。书中另附钱其琛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五篇演讲。

      不过钱其琛却特意强调要淡化他的个人色彩。出版社原本建议书名为《钱其琛回忆录》,这个建议被拒绝。钱其琛个人非常喜欢《浮生六记》、《干校六记》两本书,希望自己写的书也平实一些,于是改成了《外交十记》的书名。钱其琛也不希望将自己的头像放在书的封面上。

      钱其琛在该书自序中说:“退下来只想有时间,看些以前想看而没时间看的书,做些以前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今春,兴之所至,曾作五言诗述怀,其中有这样两句:‘有情叙往事,无官开新卷’”。

      “所谓‘开新卷’,不一定只是读新出版的书,只要是没有读过的书,对我都算是新书”;“再说‘叙往事’。我从不记日记,这是年轻时七年多的地下党工作养成的习惯,不留片纸只字,一切只凭记忆”。

      外交战场上的转变

      ——《外交十记》拾萃

      本文不拟全面介绍本书的丰富内容,只选取了其中若干反映事物本质的精彩故事加以转述,与读者共飨。

      “扯皮”的意义

      1982年,中央委托钱其琛为中国政府特使,在北京参加中苏两国政府就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磋商。对手是被苏联视为“谈判高手”的副外长伊利切夫。首轮磋商,针锋相对,翻来覆去,各说各的,没有大的进展。但互相摸了对方的“底”。

      次轮磋商于1983年在莫斯科举行。期间与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的交锋颇具意味。他担任外长达27年之久,经历苏联五代领导人,被称为“不倒翁”。也有着一副西文人所说的“扑克牌面孔”,面无表情,又十分好斗,因而得了“说‘不’先生”的绰号。他在磋商中大骂一通美国人,然后“教训”中国应该同苏联还是美国建立何种关系。钱其琛回答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美国进行过长期的较量,比任何人都有资格知道如何同美国打交道。令葛罗米柯一时语塞。

      此后,中苏两国政府的特使每年都举行两轮政治磋商,但直到1986年第八轮政治磋商,仍没有就消除双方关系中的“三大障碍”问题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虽然是相互扯皮,达不成任何共识,但扯皮也有其意义,它比互不往来要好。而扯皮多了,交往就慢慢多起来了。“扯”到1985年10月9日,小平同志会见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时指出:消除“三大障碍”首先应从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这件事做起,并提出中苏举行高级会晤的设想。经过十二轮政治磋商后,两国终于在1989年举行高级会晤,从而结束了几十年来的不正常状态,建立起政党的国家关系。

      酒会起风波

      中法关系一向发展比较顺利,但是在1991年4月法国外长迪马访问中国时,在法国驻华大使马腾为迪马访华的酒会上,迪马把钱其琛单独请到一边,像不经意地提出了法国拟向中国台湾出售护卫舰的问题。这使钱其琛感到意外。尽管酒会不是辩论的场所,但钱其琛仍然表明了中方的严正立场。

      事后发现,在法国售台武器背后有着一个大丑闻。此案不仅涉及金额巨大,而且牵涉到“政治人物”。迪马本人也因涉嫌这起贿案,于2001年1月被法国司法机关判刑两年半,缓期两年执行(2003年1月改判无罪)。这一丑闻还扯出了一个自称为“共和国娼妇”的女人———钟古夫人。据说她是迪马当外长时的情妇,她也被判刑两年半。

      这起风波是美色还是金钱最终起了作用,不得而知。而中国台湾媒体透露出来的案情更是扑朔迷离,还弥漫着血腥味,多位知情人为此命丧黄泉。

      ——南方日报转述《外交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