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文学评论界泰斗徐中玉去世,享年105岁

2019-06-26 03:09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阅读次数:743

当你翻开《大学语文》时,记得说声“谢谢”

  你不一定认识他,但一定知道《大学语文》

  文学评论界泰斗徐中玉去世,享年105岁

  他曾主编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

  昨日凌晨,影响了千千万万大学生的《大学语文》主编、文学评论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去世,享年105岁。据了解,由他担任主编的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出版,近40年累计发行3000多万册。

  徐中玉长期寓居在华东师大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所建的老校舍住宿房里。他与钱谷融先生在华东师大中文系,培养产生了一个“作家群”。钱谷融于2017年去世,如今,徐先生也走了,他的学生们纷纷悼念这个给予他们帮助的老师。

  徐中玉先生年谱

  1915年

  徐中玉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清贫的中医之家

  1934年

  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当年开始发表作品。七七事变后随校内迁,转入重庆的中央大学就读

  1952年起

  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等

  1978年至1984年

  徐中玉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他作出一项史无前例的规定:

  凡是在创作上已经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以用文学作品代替。当时华东师大中文系被称为培养“作家的摇篮”

  1980年

  徐中玉与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教授联合发起倡议,在高校中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同年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组成徐中玉任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

  2013年

  华东师范大学为徐中玉教授召开百岁诞辰庆贺会。徐中玉捐出生平积蓄100万元和5万多册藏书,并在华东师大设立“中玉教育基金”

  2014年12月

  徐中玉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他是一个严肃又温厚的长者,如果说有一位师长一直默默地记挂和注视着我们的成长,就是徐中玉先生。”

  ——作家 格非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陈谋 综合新民晚报报道

  图据东方IC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中玉的女儿徐平表示,父亲从小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多看书,儿女们用他在华师大图书馆的借书卡看了很多书。徐平这些年一直照顾着父亲,父亲去年因肺炎入院,近日陷入昏迷,在安静中离开,没有吃苦。父亲去世后,徐平和父亲的学生在华东医院处理后事。

  另据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治丧小组发布的讣告,6月28日上午10时,将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为徐中玉送行。

  逝者

  出生于清贫的中医之家 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15年,徐中玉生于江苏江阴一个清贫的中医之家。在省立无锡中学高中师范科毕业后,徐中玉当了两年小学教师,1934年凭服务证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当年开始发表作品。七七事变后随校内迁,转入重庆的中央大学就读,后入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当研究生两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辗转教书,始终没有走出校门。

  在读书期间,徐中玉师从老舍、叶石荪、台静农、游国恩、罗玉君等名师。叶石荪启迪了徐中玉从古代文论渐及现代的研究计划,运用卡片搜集资料并不断分类整理。从大学三年级起,徐中玉形成做卡片习惯,受难中也不间断:“二十年间孤立监改,扫地除草之余,新读七百多种书,积下数万张卡片,约计手写远逾一千万字。”

  徐中玉历任中山、山东、同济、复旦、沪江诸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2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和《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艺理论研究》主编等。

  后来,徐中玉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联合发起倡议,1980年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组成徐中玉任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徐中玉主编的五类《大学语文》教材至今发行量累计超过3000万册,受惠者遍及全国。

  创新

  规定毕业论文可用作品代替 培养出孙颙赵丽宏等名作家

  1978年至1984年,徐中玉担任了两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系里出现了富有活力的新气象。在学界不时被提起的是,徐中玉作出一项史无前例的规定:凡是在创作上已经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以用文学作品代替,一改以往硬性的单一考试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赵丽宏的毕业论文是一本诗集。孙颙在学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冬》1979年出版,徐中玉当即发表文章给予热情支持。华东师范中文系出现了全国知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当时华东师大中文系被称为培养“作家的摇篮”,他的学生孙颙、赵丽宏、王小鹰、陈丹燕、南帆、毛时安、陈伯海等人,如今都成为了著名作家。

  徐中玉桃李满天下,时常有学生后辈从各地及海外前来探望他,现任《上海文学》社长的作家赵丽宏感恩老师。“先生遵循传统之道,也大胆创新,无门派之见。他告诫我,文学创作的同时也要重视文艺理论,多读书,对创作有好处。”

  著名作家格非与徐先生的交往甚至要早于钱谷融先生。“毕业留校之后,有一次徐先生托人带信给我,说想和我聊聊,我就到徐先生家去,听他和我聊学问、聊做人,从那时起,我与徐先生的交往渐渐多了起来。”格非回忆,自己离开华东师大后,眼前时常浮现徐先生清朗而亲切的面容,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关心、鞭策和鼓励。“他是一个严肃又温厚的长者。我内心知道,在上海、在华东师大,如果说有一位师长一直默默地记挂和注视着我们的成长,就是徐中玉先生。”

  淡泊

  平时粗茶淡饭生活简朴 百岁生日之年捐款百万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曾为徐中玉教授召开百岁诞辰庆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华东师大校友、徐老的弟子及国内其他高校的知名教授等数百人欢聚一堂。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腰板依然笔直,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当时,他还表示自己虽然年届百岁,但在有生之年,还要继续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徐中玉的女儿徐平看来,父亲一生专注学问,淡泊名利。老人的高寿与他的淡泊人生、不断学习、坚持散步等生活习惯有着一定的关系。徐平介绍:“父亲说穿旧衣服舒服,生活十分简朴,饮食也是粗茶淡饭,保暖鞋已经打了好几块补丁。9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书桌、五斗橱、沙发、茶几、床等,没有一件新式家具,甚至有些柜面和把手都已经斑驳或是脱落了。我们总想把房子装修一下,家具也置换一下,可父亲总不答应。”平时,儿孙们为他买的新衣,他从不享用。就连他戴的那副老花眼镜,也是地摊上花5块钱买来的。然而徐中玉也有他的“宝贝”,那就是他珍藏多年的书籍。

  在百岁生日之年,徐中玉捐出生平积蓄100万元和5万多册藏书,并在华东师大设立“中玉教育基金”,用于帮助中文系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100万,每一分每一厘都是这位清贫简朴的学者多年的积蓄和笔耕所得。徐中玉说,“拿出积蓄支援贫困学生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数目不多,略表心意而已。”

  他生前告诫青少年:

  学语文没秘诀

  徐中玉认为,语文本身传承着民族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语文的‘人文性’角度考虑,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涵养性情;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考虑,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以后,使语文的学习不致中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语文学习问题,记者曾与大师有过对话。

  问:如何理解语文教材及语文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答:加强语文教材和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忘记语文的工具性。按教材来说,分为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小说的阅读与欣赏等四项,希望对学生的阅读欣赏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我觉得,语文教材及教师的提示,不求面面俱到,而以把握要点为主,以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学生们也尽可各抒己见,对课文加以讨论。所出的思考与练习题,也要力求从实际出发,期望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问:许多同学都迫切想知道,如何通过学语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答: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毫无秘诀”,只有指引、鼓励同学们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只读不练不想不实践,是进步不了的。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指导写作的书刊,其中提出了不少条条框框,似乎很全面,但却缺少生气,没有血肉,非亲自摸索、体验得来。这使我想起了读过的中外作家、学者亲自写出的学习与写作经验,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他们或说理或抒情或描写,各种写作知识都有。他们的文章不仅使我在学习写作上,更在思想上、生活上学到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