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纪念遗体捐献志愿者 成都拟立碑

2009-12-09 03:11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华西都市报阅读次数:521

 

      6年前从零开始,成都市红十字会有89名志愿者实现遗体捐献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

     “今天,我要感谢世界各地为促进环境保护、和平及发展贡献时间的所有志愿者。……个人的决定和行动与全球性挑战相比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当人们选择贡献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家联合起来,就可以促成变革。”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4日为纪念国际志愿者日说

      昨天是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成都市红十字会开展遗体捐献工作的第6个年头。市红十字会对已登记遗体捐献的428名老年遗体捐献志愿者进行了慰问。据了解,成都市拟修建“成都市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纪念碑”,让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精神得以弘扬和传承。

      700余人中89人实现捐赠

      如果说遗体捐献工作是一次畏途上艰难的进发,而成都这方面许多次的突破都发生在短短的6年间。

      6年时间,在这些最早“吃螃蟹的人”中,有西南地区胸外科创始人,当年华西医学院最年轻的院长,96岁的医学泰斗杨振华。2007年,他在病中反复叮咛:“死后把我的遗体捐赠给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把剩下的骨架用来制成学习标本。”

      2008年8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6岁的高中生唐苾宬,得知自己的癌症已医治无望时,决定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以报答社会、国家。当年10月8日,唐苾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离开了,成为成都市年龄最小的遗体捐赠者。

      从零的突破到今年12月4日,成都共有709名市民自愿登记加入捐献遗体志愿者行列,有89名志愿者实现了生前意愿,捐献了遗体。这些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90%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和离退休干部。

       2004年,市红十字会启动了遗体捐献工作,并在成都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设立了红十字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2005年,由市红十字会历时两年起草的《成都市遗体捐献条例》(征求意见稿)于正式进入立法程序。部分专家、学者、市民和遗体捐献志愿者代表共十余人就《条例》(意见稿)进行了立法论证。

      2009年,市红十字会开通“红十字志愿者之家”和“成都市遗体捐献志愿者网络祭奠”网站,志愿者可通过网站进行在线心理咨询,广大爱心市民也可通过网上献花、留言等方式,对已实现捐献意愿的志愿者进行祭奠。

      成都市红会宣传部曾卫说:现在正在拟定方案,很快将为这些伟大的志愿者们建立一座真正的纪念碑,供公众瞻仰。

      从“长廊尽头”到社会认同

      然而遗体捐献工作开展之初,没有条例,没有纪念网站,没有遗体告别厅。条件简陋、接收困难,让许多当年的工作人员和遗体捐献者家属们难以忘怀。“最初的登记接受站,感觉比较阴霾。”一位捐献者家属昨日回忆,当年的告别仪式就在华西医学中心狭窄的过道里举行。两边则是弥漫着福尔马林味道的解剖实验室,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家属,见到这条“充满了感官刺激”的长廊,“几乎没有勇气走到尽头”。

      最初的接受站工作人员,就是那些医学院解

      剖实验室的教师和技术员。成都医学院副校长刘亚国说,因为条件有限,刚开始学院只有一辆小拖板车运送遗体。现在是一辆稍加改装的面包车,有时,也临时调动救护车急用。成都医学院苏炳银教授说,学校已经在购置专业的殡葬车。

      最初的告别台,即是解剖台。没有遗体告别仪式,没有音乐,没有鲜花。而如今,成都市红十字会在遗体捐献工作,由从捐献登记到接受搬运和最后的告别仪式,都逐步规范化和人性化,甚至延伸至对遗体捐献志愿者去世后,对其家属的帮扶。

      在《成都市遗体捐献条例》正式实施之前,遗体捐献志愿者要捐献遗体,并非易事。每个志愿者申请单上,需要全部直系亲属的签字,即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全部签字同意才可执行。许多长期不在遗体捐献者身边的亲属,赶回来与捐献者的儿子打架、姨妈舅舅拒绝签字,责骂小辈……都江堰市滨河小区政务服务中心门口,挂着“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咨询分站”牌子。挂牌之初,一些居民看到“遗体捐献”四个字觉得“触目惊心”,建议摘掉牌子。

      记者采访到一位28岁的红十字会志愿者,她在遗体捐献和角膜捐献事业上倾注了很多心血。然而,这个热情澎湃的年轻人却不断叮嘱记者,千万不要提到她的名字,虽然她动员了别人,却始终没有得到自己家人的理解。在家人强烈的反对声中,刚刚升级做妈妈的她暂停了这一志愿服务工作。

      然而随着遗体捐献的宣传和推广,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士表示,现在前来询问或要求登记遗体捐献的人越来越多了。